台灣有幾個比較大的客家區域,我自己比較孰悉的,就是離家比較近的竹苗地區客家鄉鎮。而高屏地區,由高雄市甲仙區一路延伸到屏東縣佳冬鄉,古稱六堆的客家區域,對我來真的就陌生很多了。因此,趁著這次兩天一夜媒體參訪機會,走訪了幾個接受客家委員會輔導的景點與店家,親身體會這些景點與店家的好吃好玩之處,也作為我以後要安排這個區域小旅行時的重要參考!
古稱六堆的客庄區域,橫跨現今高雄市與屏東縣共12個鄉鎮及行政區。而之所以稱為六堆,是清康熙60年(西元1721年)朱一貴事件時,這個區域的客家人為保衛家鄉,組成六隊鄉團義兵,但為了與正規軍隊區別,故使用有聚落意義的「堆」字,取諧音改稱「六堆」。當時的六隊鄉團義兵,依所在地區,分為先鋒堆 (萬巒)、前堆(麟洛、長治)、左堆(佳冬、新埤)、右堆(高樹、美濃、六龜、杉林、甲仙)、中堆(竹田)與後堆(內埔)。
崙仔頂小吃部
我自己的認知,敢開在巷子裡的餐廳,幾乎很少會有地雷的。而位在屏東縣長治鄉崙上村巷子裡崙仔頂小吃部,沒來過的人,就只能靠路旁這塊不算大的招牌指引。
崙仔頂小吃部店面看起來就像一般住家,也沒有招牌,但只要是用餐時間,店內就是高朋滿座、相當熱鬧。
沒有菜單的崙仔頂小吃部,食客只要告知預算,老闆就會料理出一桌包君滿意的客家菜。
包括傳統客家菜一定會有的客家小炒、薑絲炒大腸,以及來屏東一定要吃的萬巒豬腳,我們這餐總共吃到12菜1湯。而這樣豐盛的一桌菜,老闆居然只賣5000,C/P值真的很高!
全部的菜餚裡,我自己印象最深的,就是這道麻油炒腰花。因為自己的飲食習慣,平常比較少吃這道菜,但老闆炒的麻油炒腰花,我覺得腰花的嫩軟硬適中,而且調味也很合自己的口味。雖然崙仔頂小吃部沒有菜單,但如果各位來吃的話,一定要問一下當天有沒有這道菜,然後實際品嚐一下。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
對於想認識六堆客家文化,但時間有限的朋友,走訪一趟位在屏東內埔鄉的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就能讓你對這個區域的客家文化風情,以及生活風貌,有一定的認識。
由於平常還蠻常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來小旅行,在這類參訪活動時,我也會特別注意大眾交通搭乘的方便性。像六堆客家文化園區這裡,是台灣好行屏北線停靠站點之一,所以自己不開車,也能很方便地來這裡逛逛。
這天,在導覽人員的解說與帶領下,我也對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有了初步認識。
有300年歷史的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內目前有常設展區,可以讓大家認識在這個區域生活的客家人歷史與文化。
不同區域客家人的生活與文化或有不同,但像對尊稱為「伯公」的土地公,其濃厚的感情都是相同的。
六堆區域的伯公壇(或稱伯公下),造型很像墳墓,但跟墳墓最大不同之處,就是伯公壇旁邊一定會種有一棵榕樹(又稱伯公樹)。而園區內也有真正的伯公壇,別忘了去參拜一下,祈求平安。
慣稱為「客家藍衫」的藍衫,泛指客家婦女的傳統上衣,使用的布料顏色以藍色或黑色為主。藍衫形式寬闊,衣長及膝,右開大襟,袖口反折成為「反袖口袋」,在大襟處、袖口反折部分有鑲緄配色裝飾。而年輕婦女會在鑲緄配色布外緣加縫花邊織帶,稱之為「闌干」。至於年長婦女的藍衫,則大多無織帶裝飾,衣服顏色也多為深沈的黑色或藏青色。另外,藍衫的釦子有金、銀、銅或鑲嵌紅色玻璃等材質,並可依不同場合需要,自由拆卸更換。不過,多數時間客家婦女是取祭拜過後的香腳,然後折取別在扣絆上扣合,從此就能看到客家人儉約惜物的傳統美德。
佔地廣闊的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如果要慢慢逛,可以逛上大半天,因此園區內設置有客家食堂,可以讓遊客填飽肚子與購買食物類的伴手禮。
食堂內,有不同攤位販賣各式小吃、點心與飲料。其中,幫我們導覽的導覽人員很推薦這家傳統的客家粄。因為除了各式好吃的客家粄外,顧攤的小老闆,還被園區的工作人員暱稱為六堆文化園區的王陽明。至於像不像,請親自一探究竟吧!
在童玩嘉年華區這裡,我看到了單車租賃的看板。如果再造訪這裡,我應該就會租台腳踏車,來逛園區與附近的地區了。
童玩嘉年華區裡,有販售充滿客家文化元素的文創商品店面,因為裡面不能拍照,只能以文字告訴你們,裡面的商品琳瑯滿目,來到園區,有機會一定要來看看!
六堆區域裡的美濃、高樹,之前是台灣種植煙草的主要區域之一,因此跟我之前到東部花蓮鳳林、瑞穗一樣,可以看得到燻製煙草的煙樓。而園區內,也展示了一座由梁連定與廖輝妹夫婦於1961年興建在屏東縣高樹鄉,2007年由梁氏夫婦後裔捐贈的煙樓,讓來園區參觀的遊客,就能認識當時煙樓燻製煙草的景況。
梁屋煙樓內,除了透過看板介紹這座煙樓的歷史,以及如何燻製煙草,也能看到當時燻製煙草的設備。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的主體建築,也就是傘架客家聚落景觀區,近看或許感覺不出它的特別,但從園區內的湖畔遠眺,就能看出是以「客家笠嫲」為意象。另外,傘架客家聚落景觀區裡的建物也融入環保概念,使用可回收環保建材興建,而傘架上也設置太陽能光電板,節省電力消耗。
除了常設展區,目前園區內還有乙未戰爭特展,也很值得參觀。
乙未戰爭的起因,是清朝在輸了甲午戰爭後,將台灣與澎湖群島割讓給日本。而當時住在台灣各地的居民,紛紛組織義勇軍對抗前來接收台灣的日軍。在這些義勇軍中,客家人所組織的義勇軍投入甚力,死傷也相當慘重令人動容。
在這個展區裡,除了透過展示看板、文物與影片,讓參觀的遊客認識乙未戰爭外,裡面也設置了有趣的互動遊戲區,別忘了要玩哦!
對於每到一個地方,就會寄明信片給自己的旅人,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提供了免費的好客牛明信片,而且還貼心的貼好郵票,只要填寫完成並投進好客牛郵箱裡,讓你不花一毛錢,就能在回家不久,收到屬於自己旅行回憶的這張明信片。有需要的人,別忘到旅客服務中心,向櫃臺服務人員索取這每人限量一張的好康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