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花蓮玩,對於想慢遊、慢逛的旅人來說,安排單車微旅行是個好選擇。而不久前,在因緣際會下,知道這個要將昔日花蓮舊港、花蓮新港、海岸線鐵道、臨港線鐵道的歷史場景空間、建築、人文風情進行交流連結的花蓮市太平洋臨港歷史廊道計畫,後來也從實際走訪部分相關景點過程中,發現如果不是參加導覽行程時,也能以騎單車方式來逛。所以,就來簡單分享一下自己安排以太平洋臨港歷史廊道相關景點為主軸,可以慢騎賞景的花蓮一日單車微旅行路線。
說到花蓮文化創意產業園區a-zone,相信不少來過花蓮市的旅人都有到這裡走走逛逛。而這裡,就是我這條一日單車微旅行路線的起點。
出發後第一個造訪景點,是這個剛整修好不久,位在花蓮市三民街及節約街交叉口,於西元1936年啟用的「日治時期舊檢察長宿舍」。
這間採日西合併的和洋風格住宅,在當時是屬於高等官第二種宿舍,也是花東地區最高司法機關「台北地方法院花蓮港支部」唯一的歷史證據。而後來在列為縣定古蹟後,以超過10年時間進行這間宿舍的調查研究、歷史脈絡及建築工法…等資訊,然後才修繕完成,所以很值得來一探究竟。不過,要記得不要星期一或星期二來,因為這兩天是休館日啦!
離開舊檢察長宿舍,下一站是花蓮鐵道文化園區二館。
花蓮鐵道文化園區二館,是昔日花東鐵路的舊花蓮工務段及警務段,負責當時花東鐵道保養維護與治安。如果等隔壁以前是鐵道部花蓮港出張所,是當時掌管花東鐵路總指揮所,但因0206花蓮大地震造成損壞,目前在進行修復的花蓮鐵道文化園區一館重新開放參觀後,就能對昔日花東鐵路有更完整的認識。
來到花蓮鐵道文化園區二館,如果要拍照打卡的話,首推就是這個展示蒸氣火車頭的區域囉…
如果想拍KUSO照,園區裡的拘留室好選擇哦!
花蓮鐵道文化園區二館後的下一站,是全國第一座規劃為娛樂漁船專用碼頭的花蓮港休閒碼頭。而很多人來花蓮,會想搭賞鯨船出海賞鯨,之前是要到賞鯨碼頭搭船,但賞鯨碼頭同樣在0206花蓮大地震有造成損壞,目前也在進行修繕工程,因此要搭賞鯨船出海賞鯨,或是從海上看花蓮市區,現在也是到花蓮港休閒碼頭登船。
這天搭船出海,目的要從海上看太平洋臨港歷史廊道所在的花蓮港區與花蓮市市區。
從海上看花蓮港區與花蓮市市區,跟自己在陸上看,各有不同感受,有機會的話,真的要搭船親自感受一下啦!
搭船回來之後,剩下要走逛的景點,都在以臨港線鐵道為基礎所修建,包括在花蓮兩潭自行車道系統內的花蓮港濱自行車道上。而這段全長15公里的自行車道,不管是騎自行車或是步行,其實都很舒服呢!
從花蓮港休閒碼頭離開後,沿著自行車道,第一個停留的點,是花蓮港鳥踏石公園。
花蓮港鳥踏石公園所在地,是早期台灣人及琉球漁民因躲避颱風,所建 立的鳥踏石漁村。而在日治時期,第五任花蓮港廳長江口良三郎上任後自行籌款,在這裡沿岸建造防波堤,以供漁船停泊,後來更推動花蓮港建設。因此,在鳥踏石公園裡有設置了江口紀念碑,感謝他對興建花蓮港的貢獻。
離開花蓮港鳥踏石公園,接著來到米崙招呼站。
這裡,以前是花蓮臨港線米崙車站舊址,當時在附近上課的學生,或是上班的人,有不少人都會來這裡搭昔日木造黃皮列車上下課或上下班呢!
從米崙招呼站往南濱公園方向繼續前行,接著來到曙光橋。
要看曙光橋全貌,個人覺得到旁邊的和平廣場看過來是最漂亮的。
這座起造於日治時代,橫跨美崙溪,溪口是漢人第一次登陸花蓮,也是當時花蓮港支線鐵路其中一座鐵道橋的曙光橋,舊名是米崙溪橋,後來之所以命名為曙光橋,是因為可以在這裡迎接第一道曙光,當然現在也是大家在這條自行車道上騎自行車或步行時,幾乎都會拍照留念的景點。
曙光橋的下一站,是現在轉變成親子遊憩公園,佔地20多公頃的太平洋公園南濱段。而這裡,有不少人還是會習慣稱做南濱公園,至於全長920公尺海岸,濱臨太平洋,景色相當漂亮,昔日也是漢人拓墾花蓮時登岸的灘頭堡呢!
一日單車微旅行路線的終點站,就是海祭廣場了。而這裡,是傳承「捕魚祭」與阿美族海洋文化的重要場域,除了每年舉辦祭典外,也是當地居民,或是我們這些來花蓮玩的遊客,會安排造訪的景點。
以花蓮市太平洋臨港歷史廊道景點為主,自己規劃的一日單車微旅行路線,雖然海祭廣場是終點,但可以視自己時間,如果OK的話,可以再到離這裡不遠的花蓮熱門打卡景點,也是亞洲第一間貨櫃屋星巴克的星巴克洄瀾門市拍拍照,然後喝杯咖啡。當然啦!太平洋臨港歷史廊道的景點,不僅僅於此,如果大大想多認識相關景點的話,不妨點進文末所附的連結,就可以知道更多資訊,也可以做為之後來花蓮旅行時的景點安排參考哦!
花蓮市太平洋臨港歷史廊道景點資訊查詢
花蓮縣在地文化記憶庫:https://culture.hccc.gov.tw
花蓮縣文化局(地方文化館):https://www.hccc.gov.tw/zh-tw/LocalCulturalHall/List
訂房快速連結: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