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三月與九月,通常是手機大廠旗艦手機發表開賣的時候。如果大家有注意最近即將開賣的旗艦手機報導,應該最常看到的,就是HTC M9、Samsung Galaxy S6與S6 Edge了。由於HTC M9還沒有舉辦一般網友可以參與的體驗會,所以就不知道它與前一代M8的改變有多大?不過,Samsung這裡按照往例,在旗艦手機即將開賣前,舉辦了一般網友可以參加的體驗會。因此,抱著想要先賭為快的心情,就報名參加了,好可以有比較多一點的時間,實際試玩目前還在預購中的S6與S6 Edge。
這次的體驗會,選擇在交通超方便的信義誠品舉辦。而以參加人數40人的體驗會來說,當天6F的場地可說相當寬敞!
由於時間點的關係,廢話不多說,直接切入重點,先分享當天實際約30分鐘把玩S6與S6 Edge的簡單感想。
有別於Galaxy S5的洞洞裝外觀,Galaxy S6機身改成金屬一體成型,前後都搭配康寧第四代Gorilla玻璃。而螢幕部分與Galaxy S5相同,但解析度提高至2K(2560x1440),畫素密度達到557ppi,最高亮度可達600流明的5.1吋Super AMOLED QHD螢幕。另外,Galaxy S6的機身尺寸是143.4 x 70.5 x 6.8mm,重量也減輕到138g。但有點可惜的,就是對我在外面趴趴走時,可以不用擔心在下雨狀況拿出來使用的IP68防塵防水功能,Galaxy S6就沒有提供了。
正面上方,有感應器、LED提示燈、聽筒,以及500萬畫素的前鏡頭。而前鏡頭部分的最大光圈,也提升到與主相機相同的F1.9,對於在較昏暗環境拍照時,會有不小的幫助!
右側邊部分,有電源鍵與SIM卡槽。
再近看一下,SIM卡槽部分跟之前有機會體驗的Galaxy A5相同,都需要利用卡針來開啟。
機頂部分,有麥克風與紅外線發射器。而機頂的兩條白色塑膠條,是為讓金屬材質影響各種無線通訊。
左側邊部分,只有音量鍵。
機底部分,有3.5mm耳機孔、microUSB 2.0、麥克風與喇叭孔。由於機背也使用了康寧第四代Gorilla玻璃,因此之前喇叭孔在機背的傳統,在Galaxy S6也做了改變。另外,機頂有的兩條白色塑膠條,在機底這裡也有。
使用與自家曲面電視相同技術,Galaxy S6背面在玻璃下方放置了01mm的光學鍍膜,因此在不同角度觀看,會呈現不同的光影變化。以我拿到這隻顏色為寶石黑的Galaxy S6,就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不同角度的光影變化。
Galaxy S6的主相機鏡頭維持1600萬畫素,並搭載了OIS光學穩定器和F1.9大光圈。雖然在6.8mm薄機身下,主相機鏡頭凸出機身亦加明顯!但由於有康寧第四代Gorilla玻璃覆蓋,反倒不用擔心鏡頭有被刮傷的狀況發生。至於LED閃光燈與心跳感測器,則是挪到鏡頭右方,而心跳感測器這次除了可測量心跳,還能做為相機偵測環境白平衡使用。
Galaxy S6四角,採用圓弧造型設計。而從這個角度也可以看出來,S6側邊厚度比機頂與機底來得薄,好讓握感更好!不過,這樣的設計,也讓側邊的康寧第四代Gorilla玻璃會露出一部份,可能增加玻璃撞破機會。但如果是真如Samaung PM所說,她有測試從1.5公尺高度率落S6都無事的話,或許上述的擔心就可以比較無視了。
不知道是不是受到貨源比較少的影響,所以當天每一組只有一隻Galaxy S6 Edge可以體驗。而說到Galaxy S6 Edge與Galaxy S6的不同之處,最明顯的就是S6 Edge使用雙曲面螢幕設計,重量部分也比S6再輕6g,只有132g。不過,或許是使用雙曲面螢幕緣故,因此厚度比S6略厚2mm,整個機身尺吋為142.1 x 70.1 x 7.0mm。當然,S6 Edge一樣沒有對我來說很好用的IP68防塵防水功能。
正面上方的感應器、LED提示燈、聽筒,以及500萬畫素的前鏡頭。
前面沒提到的,就是S6與S6 Edge還是維持有實體Home鍵設計。而這個實體Home鍵,一樣是有提供指紋辨識功能的。
由於雙曲面螢幕的緣故,右側邊部分,只有電源鍵。
左側邊部分,一樣只有音量鍵。
機頂部分,除了有麥克風與紅外線發射器外,原先在S6右側邊的SIM卡槽,則是移到機頂這裡。
機底部分,一樣是3.5mm耳機孔、microUSB 2.0、麥克風與喇叭孔。
這隻顏色為羽光白的S6 Edge,一樣在背面的玻璃下方放置了01mm的光學鍍膜。但不知道是顏色,還是拍攝角度問題,感覺這個羽光白顏色的光影變化,就沒有寶石黑這個顏色那麼明顯。
搭載了OIS光學穩定器和F1.9大光圈的1600萬畫素的主相機鏡頭。而LED閃光燈與心跳感測器,一樣是在鏡頭右方。
四角一樣採用圓弧造型設計。
將S6與S6疊起來,看一下側邊的差異。
再看一下兩隻手機在四角的差異。
S6與S6 Edge都內建無線充電功能,搭配自家無線充電器,或是相容的無線充電器,就可以進行無線充電。
另外,體驗會現場也展示了適用S6與S6 Edge的各式原廠背蓋與保護套。不過,我私心的覺得,使用者購買S6與S6 Edge之後,不管是裝上背蓋與保護套,都有點浪費這兩隻的手機的外觀,應該也會影響握感,所以可以的話,直接裸機使用會是最好的選擇!
現場S6與S6 Edge的Android版本,都是5.0.2版。
在與S6相同功能外,S6 Edge多出了VIP閃光快顯、VIP側拉通知與觸感回覆三個專屬功能。
S6 Edge的VIP側拉通知,可以設定最多5位不同聯絡人,並以不同顏色燈號顯示,讓使用者方便知道是哪個人打電話或發通知給你。
VIP閃光快顯部分,可以設定有來電或通知時,以曲面側螢幕燈光提醒使用者。
曲面側螢幕燈光位置,可選擇在左側或右側。
可利用曲面側螢幕燈光通知使用者的項目,共有未接來電、訊息與電子郵件三項可以選擇。
由於這場體驗會的實機體驗只有30分鐘,所以在拍完兩隻手機外觀照,以及查詢部分設定項目後,所剩時間已經不多。而對我來說,我對旗艦手機最注重的,就是拍照功能,所以我決定剩下的時間,拿來盡量體驗S6與S6 Edge的照相功能。一開始,開啟相機後,主畫面的介面部分,跟我之前有體驗過Samsung手機相同。
相機設定部分的畫面,則與之前不同。如果要使用動態追焦功能,需要在設定中先啟動才能使用。
啟動後,在拍照時,只要點選要對焦的物體,黃框框就會跟著這個物體,而拍照時也可以按住照相鍵不放,讓相機連續拍照,之後再從中選擇自己滿意的照片。不過,我在實測時有發現覺只要對焦的移動物體速度較快的話,相機有時就會對不到物體,不知道這是體驗會場地燈光較暗的緣故,或是這隻測試手機本身問題造成的?
至於相機功能改變最多的,就是可以選擇的拍照模式部分。S6與S6 Edge預設的拍照模式,包含自動模式,總共有7種模式。
目前可供下載擴充的拍照模式有三種,沒看到我自己很喜歡使用的動態照片模式,或是Note 4與Note 4 Edge上有提供的食物模式。
影片錄製部分,當然還是有提供4K錄影。
好用的HDR功能,除了原先手動開啟或關閉選項外,現在多了auto選項,讓手機自行判斷,方便對此模式不熟悉的使用者使用。
全視角實拍模式,就是繞著被攝物體進行拍攝,就可拍出一張立體的照片。
使用的方式,有興趣的大大,請參考以下的影片,然後也看看4K錄影的效果。
S6與S6 Edge提供專業模式拍照功能,可以讓使用者自行調整曝光、ISO、白平衡、散景…等,讓專業的使用者可以拍出更符合自己想要的照片。
專業模式的設定值,使用者最多可以儲存3組,方便日後選擇使用。
慢動作與快動作兩種拍照模式,實際上是先錄影,然後再以慢動作與快動作方式播放。以下的影片,就是這兩種模式播放時錄下來的影片,有需要的大大請參考。
當然,包括我在內,最常用的還是auto模式。以下3張照片,就是使用現場S6手機以auto模式拍的照片,想要觀看原檔的大大,請點選此連結下載觀看。
在前鏡頭自拍部分,除了先前就有的超廣角自拍模式外,現在多了全視角自拍與間隔拍攝模式。
以間隔拍攝模式來說,會在一定的時間內間隔拍下四張照片。
拍攝完畢後,使用者再從四張照片中選擇要儲存的照片。而這種模式,對我這種有時想要自拍,但又不熟練的人來說,可以增加一次自拍就成功的機率。
只要是體驗會,一定都會有原廠與相關的達人進行介紹,讓大家對產品有更多了解。而這場體驗會,除了主持人Iris的精彩主持外,Samsung的PM Iris,以及3C達人阿祥,也分別對這兩隻手機進行介紹與使用分享。
這次的S6與S6 Edge,原廠以回歸初心的想法,採用極簡未來主義的設計概念,在兼顧效能下,打造最簡約、迷人的手機。而這樣設計出來的S6與S6 Edge,也獲得2015 MWC手機大獎的肯定。
各代的Galaxy S手機比較,可以看得到每一代Galaxy S手機在規格上的進步。
外觀設計、進化的相機、無線與快速充電、硬體效能與新世代螢幕,是S6與S6 Edge的五大設計主軸。
使用金屬一體成型機身,以及前後搭配康寧第四代Gorilla玻璃的S6與S6 Edge,機身尺寸與重量分別為S6的143.4 x 70.5 x 6.8mm(138g)與S6 Edge的142.1 x 70.1 x 7.0mm(132g)。
使用堅硬度提高1.5倍的航太級鋁合金邊框,以及防刮耐摔的第四代康寧大猩猩玻璃,讓S6與S6 Edge在纖薄機身下,還能經得起摔落與碰撞。而Iris說到她有實驗自1.5公尺高度摔落她自己使用的S6,結果是沒事的。雖然Iris沒有詳細說明當時的環境狀況,不過上述的說明,還是可以做為參考的。
S6與S6 Edge也借用了自家曲面電視的技術,在背面玻璃下方放入一層0.1mm的光學鍍膜,讓手機在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光影效果呈現。
經過800度熱壓,以及27道工序切割,除了提升機身強度,也讓手機質感更為提高!
S6 Edge,是世界首款的雙曲面螢幕手機。
除了與S6相同功能外,S6 Edge多出了VIP閃光快顯、VIP側拉通知與觸感回覆三個專屬功能。
S6與S6 Edge搭載的的5.1吋Super AMOLED 2K QHD螢幕,畫素密度是目前世界最高的557ppi,能忠實呈現90%以上的自然色彩。
之後上市販售的手機顏色,共通的顏色有寶石黑、羽光白與琥珀金三色。而專屬顏色部分,S6是晶玉藍,S6 Edge是極光綠。
隨著製程進步與效能提升,S6與S6 Edge使用的14nm製程處理器與28nm製程處理器在執行相同程式時,14nm製程處理器的使用率不但較低,溫度部分也比28nm製程處理器低許多。
S6與S6 Edge的前後鏡頭,這次都是使用F1.9 大光圈,讓在光源較不足的地方拍照時更容易!另外,原先就有提供的HDR功能,現在更多了auto選項,讓使用者可以更方便在明暗落差大的場景,由手機自行判斷,拍出OK的照片。
S6與S6 Edge的主相機,這次提供OIS光學智慧防手震功能,能幫助使用者拍出清晰不模糊的照片。
搭載在S6與S6 Edge上的心跳感測器,除了可測量心跳,還能做為相機偵測環境白平衡使用,幫助拍出來的照片光線更準確。
為了讓拍照更快速方便,S6與S6 Edge只要雙按Home鍵,在0.7秒內就能進到相機畫面開始拍照。
在S6與S6 Edge拍照功能上,現在也提供專業相機才有的動態追焦功能,能拍到移動中物體的清晰照片。
在充電部分,S6與S6 Edge已將無線充電功能內建其中,只要無線充電板符合PMA與WPC規格,就可以直接充電。另外,S6與S6 Edge也提供了快速充電功能,透過9V充電器,充電10分鐘就可以提供使用4小時所需電力,完全充飽的話,S6只需80分鐘,S6 Edge則是85分鐘。
指紋辨識功能部分,S6與S6 Edge支援感應指紋辨識,不論任何角度都可以辨識。
S6與S6 Edge內建效能優化精靈,自動管理手機的使用狀態,讓手機隨時維持優化狀態。
在Iris的介紹後,3C達人阿祥接力登場。而他覺得S6與S6 Edge不只漂亮,更有內涵!
S6與S6 Edge除了使用14nm製程處理器外,也使用了比LPDDR3快80%的最新LPDDR4,以及傳輸速度是現行eMMC 3.7倍的UFS 2.0內存技術,讓S6與S6 Edge在程式執行及檔案傳輸上更順暢有效率!
S6與S6 Edge的雙擊快啟相機功能,讓拍照更方便!
焦段28mm的主相機,在拍風景照或合照時,能容納更多的景物在照片中。
前後鏡頭都大光圈都是F1.9,不論是任何場景都好拍。
即時的HDR功能,不管順光或逆光,都能拍出自己想要的照片。
有了OIS光學防手震功能,手持拍夜景也能拍出OK的照片。
新提供的動態追焦功能,要拍移動中的物體更容易了。
最後,阿祥整理S6與S6 Edge在外觀、功能、硬體、相機與電力上的優點,讓大家做為參考。
或許是還有其它體驗場次緣故,所以這次體驗會的時間比較短,也壓縮到實機體驗的時間。不過,由於Samsung當天在附近的香堤大道還有設置一般民眾就能體驗的場地,所以體驗會結束後,由工作人員統一帶隊到香堤大道,讓大家有機會再對S6與S6 Edge再做一點點簡單體驗。
回歸到自己初體驗S6與S6 Edge的感覺吧。先從外觀部分來說,這次S6與S6 Edge使用一體成型金屬機殼,跟前一代S5相比,確實讓質感變得更好!尤其是S6 Edge在雙曲面螢幕的加持下,更顯得與眾不同!而對於習慣拿裸機的我來說,雖然初拿時還蠻容易手滑的,但拿習慣之後,就覺得這兩隻手機的握感都很好!如果硬要比較S6與S6 Edge誰的握感比較好?就我自己的感覺,是S6 Edge會比S6更好一些些。
至於S6與S6 Edge的功能部分體驗,由於體驗時間只有30分鐘,所以我主要只針對我最有興趣的照相功能做較多體驗。以當天實際體驗的感想,F1.9大光圈與OIS光學防手震功能,是能幫忙拍出穩定不晃動的照片。而原先就好用的HDR模式,現在也多了auto選項,更簡單可以拍出在光線反差大的場合拍出OK的照片。至於新的全視角實拍模式,搭配我之前有體驗過3D列印軟體,會讓3D列印變得更簡單。此外許多女生喜歡的自拍模式,在S6與S6 Edge中可選擇的拍攝方式也更多,相信能拍出讓自己更滿意的照片。不過,原本一些我喜歡的拍攝模式(如動態照片),目前下載區也沒有看到,希望在真正上市時,原有的一些拍攝模式還是能下載擴充,讓S6與S6 Edge的拍照功能更強大!
沒有一個產品是十全十美的,有得就有捨,因此S6與S6 Edge在回歸初心,強調外觀與功能之際,捨掉了原先一直維持的可換電池與microSD卡擴充容量設計。另外,或許是設計考量,原先在S5提供的IP68防塵防水功能,在S6與S6 Edge也沒有提供了,就不知道這樣的取捨,會影響多少人入手這兩隻手機的意願了?
最後,在體驗會當天,仍然還問不到S6與S6 Edge的上市售價,希望上市時的售價是有競爭力的,才能吸引更多人想入手這兩隻手機消費者的青睞!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