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到台鐵官網查列車班次時間時,無意間在最新消息中,看到台鐵與出版「台灣鐵道小旅行」這本書的出版社合作,推出了臺灣鐵道舊站戳章活動,讓大家到2013/12/31時,如有造訪書中介紹的這些車站時,還能順便蓋上戳章,增添旅遊中的美好回憶。因為我自己在台灣島內的小旅行,搭乘火車的頻率還不少,所以就跟前一次蒐集「鐵道旅行,幸福100」戳印一樣,在旅遊過程中,以搭火車的方式,把這回台鐵提供的36個戳章,陸續蒐集完成。

DSC04345

 

這回的戳章,是華梵大學美術學系碩士張富佳小姐的精心創作,全部有91個。不過,或許有一些考量,台鐵這回只選了其中36個戳章,放在所屬或指定的車站,提供大家蓋章留念。

capture-20130122-195914

capture-20130122-200022

capture-20130122-200130

 

Part 1

2012/12/17,趁著去金瓜石、九份半日遊,使用新北市政府發售的「驚艷水金九」套票中的火車票,順道在途中蓋了下面三個戳印,做為這次蒐集這36個戳印的起頭。

 

第001號戳章:2012/12/17,松山車站(舊名:錫口)

松山古名錫口,原為凱達格蘭平埔族狩獵區域(平埔族人口中的錫口是指河流彎曲之處)。到日據時代,因錫口轉譯成日語不夠典雅,加上日人懷念故鄉,故以平安時代古今和歌集的一首歌:「山盟海誓的我們,在此流淚而別,但願波浪不會吞噬整座松山」,將錫口改為松山。

DSC04341

 

不過,由於是大站,蓋章的人潮比較多,章蓋起來就不是很清楚了…

DSC06052

 

第002號戳印:2012/12/17,汐止車站(舊名:水返腳)

汐止舊名水返腳,是指基隆河的潮汐,漲到此處而退返之意。而在日治時期,便以原義改為和式地名「汐止」。

DSC04346

DSC06051

 

第003號戳印:2012/12/17,菁桐車站(舊名:菁桐坑,瑞芳站蓋章)

汐止舊名水返腳,是指基隆河的潮汐,漲到此處而退返之意。而在日治時期,便以原義改為和式地名「汐止」。

菁桐舊名菁桐,曾是台陽煤礦最大採煤礦區。早期礦業興盛時,聚落人口達六千餘人,之後隨著礦業沒落,人口外移嚴重,但因保留了許多的礦坑遺址、礦業文物,加上天燈節及多部電影(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電視、廣告在此地拍攝,使得菁桐以知名旅遊景點,重新活了起來…

DSC04349

DSC06050

 

Part 2

2013/01/19,趁著去花東看花海,順道行程中,蓋了下面9個戳印。而其中,包括我個人認為,以搭火車蓋章方式下,最有難度的兩個車站,也就是東里車站與瑞源車站。

 

第004號戳章:2013/01/19,冬山車站(舊名:冬瓜山)

冬山舊名「冬瓜山」,其名因地近之山脈形狀而來,首見於「噶瑪蘭廳志」。此地在清嘉慶15年間,開始有人來此囤墾,到了日治時期,於1920年改名為冬山。

20130122_001

DSC05644

 

第005號戳章:2013/01/19,新城車站(舊名:太魯閣)

新城鄉昔日被太魯閣族原住民稱為「大魯宛」,漢人則譯作「哆囉滿」或「倒咯滿」。1875年,福建陸路提督羅大春率兵開鑿蘇澳到花蓮的道路,以此地為進入花蓮的第一城,故稱之為「新城」。

DSC05656

DSC06049

 

第006號戳章:2013/01/19,壽豐車站(舊名:鯉魚尾)

壽豐鄉,泰雅舊名里鬧,因漢人早期於鯉魚潭南邊開庄,又名鯉魚尾。日治時期,本人改用「壽」的單名來稱呼。台灣光復後,因境內有個壽村及豐田村,因而改稱為壽豐。

20130122_002

DSC05684

 

第007號戳章:2013/01/19,吉安車站(舊名:吉野)

吉安鄉,舊名七腳川,阿美族語為知卡宣,意指「柴薪很多的地方」。日據時代,從四國德島縣吉野川沿岸引進日本移民來此,並將這裡更名為「吉野」,到了民國37年,改稱吉安。

DSC05675

DSC05686

 

第008號戳章:2013/01/19,瑞穗車站(舊名:水尾)

瑞穗鄉舊稱「水尾」,意思是秀姑巒溪之尾。日治時期,東線鐵路開通,火車站設於水尾西方一公里半處,附近形成聚居之地,水尾自然分為兩個部落,指稱火車站附近為水尾,原來之水尾稱為舊水尾。後來,日本政府鑒於此地稻米結穗累累,而以日本神社【豐葦原之瑞穗國】的字句,將水尾改稱為瑞穗。

20130122_003

DSC05688

 

第009號戳章:2013/01/19,玉里車站(舊名:璞石閣)

玉里鎮舊名璞石閣,原為秀姑巒阿美族的分佈地。而璞石閣地名的由來,有兩種傳說。一說是秀姑巒溪之中有個大白石,水石相映,為了眺望這美景,當地人曾在溪邊建起閣樓,故稱「璞石閣」;另一說是高砂族語言中「風塵的峽谷」之意,每當乾季來臨,季風強勁,泥粉佈滿秀姑巒溪谷河床,成為塵沙濛濛的情景。至於現今名稱,則是日治時期(民國6年),台東線鐵路開通時,取「璞」是未磨之「玉」之意,改名為玉里。

DSC05695

DSC05694

 

第010號戳章:2013/01/19,東里車站(舊名:大庄)

東里舊名大庄,名稱源自清道光25年間,居舊庄(現玉里鎮長良里)的西拉雅平埔族聚落,因有同族陸續遷來,人數漸增,合成40餘家,形成一大部落,而稱為大庄,後因感舊庄之地諸事不便,四鄰情況險惡,族人乃逐漸分居於對岸現址,仍稱為大庄。日治期間,日人,將大庄改為大里,但因與臺中縣大里鄉同名,便改稱為「東部大里」,簡稱為東里。臺灣光復初改庄為村,仍沿用日治時代的大里為舊名,到1955年才正式定名為東里。

20130123_001

DSC06202

 

第011號戳章:2013/01/20,關山車站(舊名:里壠)

關山鎮原名為「里壠」,起源於阿美族語,指當地多「紅蟲」之故。在日據時代,設里壠區役場,之後開闢關山警備道,因其位於大關山之下,遂改名為關山。台灣光復後,民國35年國民政府設治關山鄉,之後改設里壠鎮,民國43年再改名為關山鎮。

DSC06046

DSC06048

 

第012號戳章:2013/01/20,瑞源車站(舊名:大原)

瑞源舊名大原,地名首次出現於日據時代。台灣總督府為移植日本內地農民至台灣,從明治42~44年間,在台東廳、花蓮廳從事移民收容適地調查,一共選擇15處大集團地作為官營移民村用地,隔年將這15處「移民適地」的舊原野名稱,更改為具有日本風味的新名稱,使移民能對新移往地更加親近。其中,將在今鹿野鄉的舊名「大埔尾」改名為「大原村」。光復之後,則改名為瑞源。

20130126_001

DSC06056

 

Part 3

2013/02/14,在去菁桐國小看2013平溪天燈節第一場天燈施放晚會前,先搭客運車到礁溪,然後從四城車站開始,一路搭火車往北走,順道將四城、頭城、雙溪、侯硐四個車站的舊站戳章蒐集完成,最後再搭乘平溪線火車到菁桐看天燈。

 

第013號戳章:2013/02/14,四城車站(舊名:四結)

四城,舊名四結。但不論是"城"還是"結",都是宜蘭特有的地名。說真的,這回如果不是因為這個舊站戳章,或許還真的沒有機會,來造訪這個位在礁溪車站與宜蘭車站間的小車站呢!

DSC06544

DSC06543

 

第014號戳章:2013/02/14,頭城車站(舊名:頭圍)

頭城舊名頭圍,是漢人在噶瑪蘭(宜蘭)地區第一個建立的開墾據點,在當時是此地區人口及商業之最。而頭圍此名稱,在台灣光復初期依舊沿用,一直到民國35年9月,更名為頭城。

DSC06549

DSC06547

 

到了頭城車站,接下來行程中搭火車的部分,只要買這張130元的東北角一日遊券,就可以在當天搭乘區間車與莒光號,於瑞芳到頭城(含平溪線各站)區間自由移動。

DSC06568

 

第015號戳章:2013/02/14,福隆車站(舊名:澳底)

福隆舊名挖子澳,後來在日據時期,日本人為了打通基隆與宜蘭之間的交通,建造鐵路貫穿兩地,但因鐵路無法通過澳底,因而取道福隆,在此設立澳底驛,故福隆又稱為新澳底。而車站名稱,則是在民國41年改名至今。

DSC06572

DSC06571

 

第016號戳章:2013/02/14,雙溪車站(舊名:頂雙溪)

雙 溪舊名頂雙溪。而此舊名的由來,是因為這裡位在牡丹溪和平林溪的匯流處,所以在會合點上的這裡就叫頂雙溪。而在鐵路未開通前,雙溪是台北、宜蘭間的重要驛 站,是來往商旅必泊之地,因此文化、經濟盛極一時。不過隨著礦業沒落,交通動線改變,使得雙溪由絢爛轉為平淡,但也因為如此,如果假日想避開人潮,享受青 山綠水的話,這裡真的是很不錯的地方!

DSC06586

DSC06584

 

第017號戳章:2013/02/14,侯硐車站(舊名:猴硐)

侯硐舊名猴硐,相傳是古時候,附近山壁佈滿洞穴,因棲息大量獼猴而得名。昔日這裡以煤礦為主要生產活動,但隨煤礦業沒落,侯硐也沈寂好久,直到近年來因貓咪,讓這裡搖身一變成熱門觀光景點,吸引許多人前來造訪。

DSC06592

DSC06678

 

最後,來幾張到菁桐看天燈的照片。不過,只要是平溪天燈節期間,尤其是有晚會活動的這幾天,想進來十分、平溪、菁桐玩,可要早早進來,而晚會散場後,也要有回到家會很晚的心理準備,這樣才能玩得愉快哦!

DSC06602

DSC06606

DSC06612

DSC06624

 

Part 4

2013/02/23,元宵節前一天,跟朋友約好去苗栗市看晚上的「火旁」龍活動。因此趁著跟朋友中午碰面前的時間,將苗栗境內的3個戳印蓋完。

 

第018號戳章:2013/02/23,龍港車站(舊名:公司寮,後龍車站蓋章)

龍港舊名公司寮,其名於清康熙末年,有漁民在後龍溪口捕魚,合夥在此搭草寮休息,加上有外國商行在此設立,故稱為公司寮。因這裡是台灣西部濱海南北各地貨物與大陸南北貨過海來台最近的渡口,故在港口淤積前,曾經熱鬧一時。現今龍港名稱,則是於民國四十三年改名而來。

DSC06780

DSC06796

 

第019號戳章:2013/02/23,大山車站(舊名:大山腳)

大山舊名大山腳,現行區區域屬後龍鎮。地理環境西鄰外埔、東接東明、灣寶、海寶,南邊為溪州,北邊為台灣海峽,其開拓歷史,與整個大後龍地區難以分割。現今的大山,就是一個純樸的小村,而大山火車站車站站體,是日式木造建築,也是台鐵海線中僅存5個木造車站(談文、大山、新埔、日南、追分)中的其中一個。

DSC06792

DSC06797

 

第020號戳章:2013/02/23,銅鑼車站(舊名:銅鑼灣)

銅鑼舊名銅鑼灣,其名因當時聚落建造於三面環山的弧形山麓,地形類似銅鑼,故有此稱。而這裡最有名的特產,就是杭菊。當每年11月杭菊花開,交織一片花海,數大就是美的景觀,我自己逛過後覺得很漂亮!銅鑼鄉公所這幾年來,每年也會舉辦杭菊季,有興趣的人屆時可以來逛逛哦!

DSC06803

DSC06805

 

蓋完這三站的舊站戳章,剩下來的時間,就是當天在苗栗市河濱公園舉辦的「火旁」龍之夜了。以下是幾張當天活動的照片,有興趣的大大,明年元宵節時,除了北天燈、南蜂炮、東邯單活動外,也可以考慮來參加中「火旁」龍的活動哦!

DSC06842

DSC06872

DSC06910

DSC06916

DSC06989

 

Part 5

2013/05/11,趁著到屏東參加兩天一夜的旅遊活動結束後,在回台北的途中,把屏東、橋頭、中洲三站的戳章蒐集起來。不過,這回原先可蒐集到四個車站的戳章,但自己擺了個烏龍,忘記左營站的戳章是放在新左營站,結果白跑一趟,只有等之後到新左營站時,再去補蓋了。

 

第021號戳章:2013/05/12,屏東車站(舊名:阿緱)

屏 東市舊名「阿猴」或「雅猴」,是平埔族阿猴社的故地。西元1905年(民國前6年),當時統治台灣的日本政府,發佈命令要求地名需選擇文雅字彙,因此名稱 從「阿猴」改為「阿緱」。民國9年改稱高雄州屏東郡屏東街,民國22年改為高雄州屏東市。臺灣光復後,原有區域劃設屏東市,民國39年臺灣省縣市行政區域 調整時,將屏東市與潮州、屏東、東港、恆春四區合併設屏東縣,縣治則置於屏東市。而屏東市因處熱帶季風地區,年均溫約24℃,是台灣日照時數最長的城市, 故有「太陽城」的封號。不過,5/12要到屏東車站搭車時,卻遇到下雨,也算是一種另類的幸運啦!

DSC09158

DSC09326

 

第022號戳章:2013/05/12,橋頭車站(舊名:橋仔頭)

橋 頭舊名最早叫做「小店仔」,是因當時在某座橋邊,有幾間小店,供應往來客商所需用品而得名。後來,為了灌溉需要,於現今橋頭里和橋南里交界處,開鑿了一條 大圳,並建造了一座橋,故改稱為「橋仔頭」。而民國36年,將橋仔頭及鄰近地區合併,成立橋頭鄉,在高雄縣市合併升格後,改稱為橋頭區。

DSC09321

DSC09328

 

忘記左營站戳章不在站內,是在新左營站。所以要到橋頭站蓋章前,先搭火車到了左營站,結果在售票處看到告示戳章是在新左營站,在衡量時間及不久後還會到屏東參加活動,決定直接到橋頭站,左營站戳章就下次再蓋了。

DSC09319

DSC09330

 

第023號戳章:2013/05/12,中洲車站(舊名:中州庄)

中洲舊名中州(洲)庄,此名稱是從當地的中洲保生宮中取其二字而來。而在民國9年,當時統治的日本政府進行全臺地名大變更,故正式定名為中洲。

DSC09334

DSC09336

 

Part 6

2013/06/28,安排了一趟幾天的小旅行,因為主要搭乘的交通工具是火車,因此趁著搭車時,把豐原、二水、濁水、車埕、斗南、大林、隆田、左營、台東這幾站的戳章蒐集起來。而在這趟的戳章蒐集後,總數36個章只剩4個,要在年底前蓋完全部的戳章,相信是沒問題的。

 

第024號戳章:2013/06/28,豐原車站(舊名:葫蘆墩)

豐 原舊名為葫蘆墩,其名稱由來有兩種傳說,一說為土著族「泰耶爾墩」之譯音而來;另一說為本區舊有「墩腳」與下南,坑有三小丘,形如葫蘆,故取此名。之後, 清朝巡府劉銘傳來台,因看到這裡土地肥沃物產富饒,因而命名為富春鄉。而台灣之後割讓給日本,日本政府便將今日的豐原、潭子、大雅、神岡、社口等地合併為 豐原郡,也成為現今地名的開始。

DSC01703

DSC01707

DSC01708

 

第025號戳章:2013/06/28,二水車站(舊名:二八水)

二 水舊名二八水,其名稱由來雖有多種說法,但較可信的,是當時因興建一條分圳,將施厝圳(今稱八堡一圳)二成水量注入十五庄圳(今稱八堡二圳),故此分圳稱 為「二分水圳」或「二八水圳」,因該分圳經過此地,故稱為「二八水」。而二八水舊名一直沿用到民國9年,因當時統治的日本政府進行街庄改制,才簡化名稱為 二水。

DSC01712

DSC01734

DSC01709

 

第026號戳章:2013/06/28,濁水車站(舊名:名間,二水車站蓋章)

濁水車站位於南投縣名間鄉,民國11年車站設立時原名為名間,後來因為車站位置靠近濁水溪,所以在同年更改名稱為濁水沿用至今。

DSC01735

 

第027號戳章:2013/06/28,車埕車站(舊名:外車埕,二水車站蓋章)

車埕車站位於南投縣水里鄉,車站設立之前,埔里糖廠所生產的糖,會以台車運送到這裡然後運出,到了民國11年設立車站,名為外車埕,到了民國50年改名為為車埕而沿用至今。

DSC01736

 

第028號戳章:2013/06/28,斗南車站(舊名:他里霧)

斗南舊名他里霧,是由台灣原住民洪雅族(平埔族之一支)的他里霧社社名名音譯而來。這裡是雲林地方最早開發地方,到了日據時代,因地方制度改革,於民國9年時改名為斗南。

DSC01741

DSC01787

DSC01730

 

在二水搭乘的這班自強號,印象中列車本身應該是很有歷史的。

DSC01737

 

在車站旁邊的他里霧生活美學館,很值得去逛逛。

DSC01743

 

第029號戳章:2013/06/28,大林車站(舊名:大莆林)

大林舊名大莆林,而此名稱的由來有兩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本地在開墾初期,因為廣大的森林地帶,故有此稱;第二種說法是當時有來自潮州府大埔之林地的移民,故有此稱。到了日據時代,因地方制度改革,於民國9年時改名為大林。

DSC01790

DSC01796

DSC01786

 

第030號戳章:2013/06/28,隆田車站(舊名:番仔田)

隆田舊名番仔田,此名稱由來是在乾隆末年,原居住在麻豆社的民眾,有許多人遷徙至麻豆東方的荒埔,建立一個新的生活空間,故有此名。到了臺灣光復後,將番仔田及另外兩村莊合併,改名為隆田。

DSC01799

DSC07771

DSC01795

 

第031號戳章:2013/06/28,左營車站(舊名:舊城,新左營車站蓋章)

上一次凸槌沒蓋到的左營站戳章,趁著這一次,終於補蓋完成。

左營古名舊城,其名稱由來是因此地為清代鳳山縣縣治的所在。鳳山縣舊城建於1826年,位於左營興隆莊,後來在1853年時,又在現今的鳳山區另建新城,所以一般人便習慣將原先縣治字所在地稱為舊城。到了日據時代,因地方制度改革,於民國9年時改名為左營。

DSC01815

DSC01818

DSC01804

 

第032號戳章:2013/06/30,台東車站(舊名:卑南)

目前的台東車站位於台東縣台東市,是在民國71年台東線拓寬完成通車後開始營運,而車站所在地因在當時的卑南鄉,一開始的名稱為卑南車站,後來在南迴線通車後,車站名稱才改為目前的台東車站。

DSC02182

DSC02181

 

如果有搭乘南迴線,只要時間許可,我最喜歡搭乘的,就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停駛,目前一天順行逆行各只剩一班的普快車,因為搭乘普快車可以不隔著玻璃窗,欣賞沿線漂亮的台灣海峽及太平洋的景色,真的棒!

DSC02057

 

Part 7

2013/08/11,參加完雙溪低碳遊的行程,在搭區間車回台北時,選擇在萬華下車,就輕鬆愉快地把萬華站的戳章蒐集起來。

 

第033號戳章:2013/08/11,萬華車站(舊名:艋舺)

萬 華舊名艋舺,其名稱是由台灣原住民平埔族凱達格蘭族語「獨木舟」之意而來,因當時此地為港口,可看到許多獨木舟。而在清朝時期,由於商業活動繁勝,與台 南、鹿港並列當時台灣最重要三大城市,而有「一府二鹿三艋舺」之稱。後來,到了日治時期,因艋舺以台語發音時,與日語「萬華」相似,故更名為現今所稱的萬 華。

DSC05798

DSC05822

 

Part 8

2013/11/21,趁著這趟台中、苗栗隨意逛最後一天,在從苗栗回台北時,把最後三個車站的戳章一口氣蓋完,結束全部36個舊站戳章的蒐集。

 

第034號戳章:2013/11/21,竹東車站(舊名:樹杞林

竹 東古名「樹杞林」,此名稱由來是清乾隆年間,漢民族來到這裡時,看到樹杞繁茂成林,故以此命名。到了民國9年(大正九年),當時統治台灣的日本,進行行政 區域調整,因這裡在新竹東方,因此改名為「竹東」。台灣光復後,曾一度併入新竹市,到了民國39年,新竹市降格為縣轄市,竹東再獨立為竹東鎮,一直到現 在。

SAM_0709

SAM_0717

 

 

第035號戳章:2013/11/21,富岡車站(舊名:伯公岡)

富岡舊名「伯公岡」,是先民新拓此地時,首先在此建立了伯公祠,故而得名。本來,這裡是偏僻的農村,會熱鬧起來,是民國10年縱貫鐵路北移,在此設立伯公岡站,才逐漸形成市街。民國44年,行政單位將伯公岡改名為富岡,沿用至今。

SAM_0727

SAM_0728

SAM_0716

 

第036號戳章:2013/11/21,鶯歌車站(舊名:鶯歌石)

鶯歌舊名「鶯歌石莊」,其名源自於鎮北山上一塊鶯狀石頭而得名,而到了清代改稱鶯歌石。民國9年,日本統治時期改名鶯歌庄,民國29年,升格為鶯歌街,民國35年,改名為鶯歌鎮,最後因民國99年台北縣升格為直轄市,故現在為新北市鶯歌區。

SAM_0734

SAM_0733

 

比起前一次民國100年的「鐵道旅行,幸福100集章」 活動,這次的36個舊站戳章難度相對地簡單。而我在分幾次蒐集戳章的過程中,安排了天數不一的小旅行,利用台鐵做為行程中的交通工具,以最輕鬆且環保的方 式來走我的小旅行,也同時完成戳章的蒐集。不過在此也要小小的抱怨一下,就是這36個戳章與之前的幸福100的106個戳章相比,不是那麼耐蓋,所以我越 晚去蓋的戳章,蓋出來就沒有那麼清楚,也讓我有一些些遺憾。

 

最後,台鐵這36個舊站戳章,預計提供旅客蓋章到2013/12/31為止,如果你有興趣蒐集的話,趁著剩下不多的時間,趕僅動身去蒐集吧!

arrow
arrow

    小小上班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