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可說是最強調 "Sense" 的社會之一,觀察指標就是「常識力」。不僅有機構舉辦「常識力檢定測驗」,市面上還有各式各樣關於常識力的參考書。檢定成績也可以作為履歷表上的個人紀錄。

常識究竟包含哪些範疇?日本常識力檢定協會列舉出六項:

1. 說話方式跟禮節。
2. 食衣住行育樂相關的知識。
3. 在社會、組織中必知的細節。
4. 生活中常見的法律問題。
5. 理財、經濟切身相關的資訊。
6. 教養。


「教養」做為常識力中的最後一項,事實上它也是嘗試轉化成態度、行為的最終呈現。關於這部份的詮釋,哈佛大學心理學博士丹尼爾‧高曼在「SQ:I─You 共融的社會智能」中提出的概念,頗有異曲同工之妙。高曼指出,
社會智能(Social intelligence)包括兩大領域:社會覺察(Social awareness)與社會能力(Social facility)。前者指從當下感知他人的內心世界、理解對方的感受與思想,到掌握複雜的社會情境。近一步可以細分為四點:

1. 原始同理心:與他人感同身受,察覺非語言的訊息。
2. 調適呼應:虛心傾聽,調整自己,呼應對方。
3. 設身處地:理解他人的思想、感受與意向。
4. 社會認知:瞭解人際關係是繼如何運作。

但是這樣還不夠,要促成有效、融洽的人際互動,還需要社會能力配合。包括以下四點:

1. 同步效應:在非語言層面與他人融洽互動。
2. 自我表現:有效地表現自我。
3. 造成影響:塑造社會互動的結果。
4. 展現關懷:關心他人的需求,做出對應的行動。

高曼認為,當科技不斷入侵生活,這種意識更關鍵,因為很多人寧可陷溺於虛擬世界,卻對真實存在的人麻木不仁,他稱此為罹患「社會自閉症」(Social autism)。

若是想增強自己的常識,「常識的世界地圖」是不錯的參考工具書,書中介紹很多國家的風土民情與文化淵源,是一本很不錯的世界公民的「生活須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小上班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